桃之夭夭

频道:话题作文 标签:桃之夭夭 时间:2021年11月01日 06:11:04 浏览: 评论:0条

  桃之夭夭

  文/吴琼

  农历的三四月份,根据气候、水土的不同,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,当是桃花正盛、渐趋于败的时节。这个时候,桃花竞相绽放于山顶溪边、岭崖陌上、庭院堂前,同时也铺天盖地的开在了文人的笔下。李中的笔下有“谁步宋墙明月下,好香和影上衣襟”的温婉娇柔;黄静斋的笔下有“雨后桃花作片飞,风前柳絮点人衣”的连天扯地;施枢的笔下有“武陵人去水横陈,独向玄都管领春”的占尽春光。

  而在我所居住的东北地区,春天几乎是没有的,初春到仲春仍是寒风刺骨、冰雪未消,直至暮春,冬的脚步算是去远,却极少见大多数人对春的那种春风和煦、春光明媚的柔和婉约之态的印象,更多的是干燥的气候和风沙漫漫,只有田间垄头渐次冒出的那几丛新绿,算是告诉你东北的春天到了,而后便直接转入了夏季。东北人种桃树随意得很,都是自家房前屋后三两株,结出的果实也都是呈椭圆形的鸡蛋般大小,青涩的时候是绿的,熟透了之后只略略在那绿中掺了些许黄色,以为还没熟,实际内里已软嫩可食。极少见那种又圆又大、白里透粉、让人一眼看上去便觉汁液横流的品种。因而也可以想象,桃花在东北不仅花期晚,花开时节也是普通得很,至于诗词歌赋里那些描写的缤纷绚烂的状态,在这里已是淡之又淡了。

  许是因为桃花盛开的时节正值万物复苏、春意萌生,桃花又多是粉红色,带了一股蜜味,不知何时它被比作了女子娇艳媚人的容颜与爱情萌生的悸动,夹杂着一丝妩媚与不安。而在古代桃花最初的意象则是贤惠、和顺的象征,最典型的便是《诗经》中的名篇《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桃之夭夭,有蕡其实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室。桃之夭夭,其叶蓁蓁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人。”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姑娘出嫁的情景,“夭夭”和“灼灼”是形容花朵成千上万色彩鲜艳的怒放,同样是写女子如桃花般的美,却用桃花开的正旺突出了生命力的旺盛,强调的不再是容颜的美丽,而是女子正当青春妙龄的好时光,后面紧接着的“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”给人一种喜气洋洋快乐的气氛,并且那姑娘嫁到婆家,把她的生命力和这种快乐也带了过去。可见那时的人对美人的理解与现在还是不同的,他们看来所谓的美人,并不单纯是长得多么好看,更要有一种生命的活力和把这种活力传导给别人的分享力量。“蕡”表示硕果累累,以此来暗示繁衍子嗣、人丁兴旺。“蓁蓁”是说桃叶纷呈茂盛,桃花、果实、桃叶,各个部分构成了桃树的整体,寓意一个女子成婚之后,不仅要有桃花般的美丽,不仅要结出果实,还要会维系一个完整的家庭关系,和睦、亲善。整首诗并没有写这姑娘长得如何的天生丽质、打扮得如何的妖艳,也没有描绘两人喜结良缘之前的恋爱经历,而是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,对幸福的家庭追求。这就是先秦时代人们对美的观念,女子不仅要有桃花般的外貌美,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,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,这才是真正的美。以德为美,以仁为美,以善为美,“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”,这才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初的桃花。

  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中有这样一句话“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,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”,字面意思是说,男孩子一生下来,父母便希望给他找一个好的妻室,女孩子一生下来,父母便希望给好找一个好的婆家。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,三千年前的婚姻讲求的更是一个家庭的整体性,一个妻子的美丽绝不仅仅体现于外表上,更是一份宜室宜家的德行。三千年前的桃花,也必定开得更加的馥郁芳馨,至今看去,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,丝毫不曾褪色!

  姓名:吴琼

  简介:吴琼,女,1986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市,毕业于牡丹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,在校期间与学友创办文学社,并出版报纸《镜泊学魂》,自2003年起开始在《蛟河市作文报》上发表散文、诗歌,吉林市诗词学会会员,现就职于蛟河市漂河镇人民政府。

  • 清明
  • 我与柒小汪的七个约定
  • 人生不长宜追梦
本站内容为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://www.az99.com.cn/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